問題不在於世界是甚麼樣子
而在於你是甚麼樣子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也是相當著名的書籍 被討厭的勇氣
整本書利用一位哲學家和一名憤世嫉俗的年輕人之間對談,帶出許多引人深思的內容。
(購書連結)
我個人在看的過程中也好幾度起了雞皮疙瘩,阿德勒心理學,這本書依照這個學派的觀念去對許多事情做出解釋。用最直擊心臟的比喻或形容來告訴我們真相,套一句推薦序裡出現的話:連靈魂都在共鳴。
我甚至在看完後都想成為阿德勒的信徒了,如此可見,這本書的確具有影響他人的力量。
就讓我將書中一些很觸動我的地方在這裡跟大家分享吧!
心理創傷並不存在
阿德勒心理學明確否定心理創傷
在最前面的時候,書中便提出了這個令我相當震驚的觀點:心理創傷並不存在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應該追究的,不是過去的原因,而是現在的目的。
如果我們一直被過去的經歷給束縛住的話,那麼我們的現在和未來呢?難道要一輩子受到這些東西的影響嗎?雖然這真的很令人震驚,畢竟如此直白的否定了我們大多數人認同的心理創傷這件事。可是在之後的解釋有確實的說服了我:不要由過去的經驗決定自我,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
這和我先前讀過的幾本著作一樣,認為事情本身其實不具有意義,這些意義都是由我們自己賦予的。也就是說,這件事在我們心理是什麼樣貌、對現在的我們造成什麼影響,都是我們自己決定的。
雖然我並沒有真正遭遇過什麼大的心理創傷,所以可能沒辦法很設身處地的針對這個觀點去做評斷,但我真心認為,無論過去發生什麼事,最重要的,仍舊會是我們的未來和現在。
如果一直用過去的創傷來當作裹足不前的藉口,那真的會非常可惜。甚至講難聽點,這是在利用過往的不幸來逃避現實,要知道,人生不是別人給的,是我們自己選擇的,逃避並非明智之舉。
這裡也帶給大家關於阿德勒的目的論,這很好的解釋了這個學派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無論之前你的人生發生過什麼事,那對你將來要怎麼過日子一點影響都沒有。
決定你人生的,是活在當下的自己。
這真的是直擊我的心臟,我看到這裡整個人像觸電一樣。是啊!除了我們自己,還有誰有能力對我們的人生負責?而我們明明知道這點,卻還一直將失敗、挫折的原因怪在父母、過往的經驗上,這不正是在自欺欺人嗎?
多虧了這個段落,讓我對未來的方向更加堅定,也下定決心要拋開過往的種種束縛,要好好讓自己活在當下!
幫然,也不是要全然否定自身的過往,書中提到,我們應該追究的,不是過去的原因,而是現在的目的。
無論任何經驗,他本身並不是成功也不是失敗的原因。我們不要因自身經驗所產生的衝擊(也就是心理創傷)而痛苦,而要從經驗中找出能夠達成目的的東西。不要由經驗決定自我,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
就算是相當痛苦的一段經歷,我相信其中一定也會有能讓我們成長的片段,我們要做的,就是將這個部份好好保存起來,讓其成為我們邁向更高層級的養分。
很喜歡這裡的一個句子,也是我個人相當認同的:
重要的不是你經歷了什麼,而是你如何運用他。
你的不幸,是自己選的
執著於經歷什麼,現實就會有所改變嗎?我們不是可以退換貨的機器。
我們需要的不是更換,而是更新。
這是第二個相當震撼我的觀念:是你自己選擇讓自己陷入不幸
這點我在一開始也相當難以接受,畢竟這世界上仍存在許多無法選擇自己出生和命運的不幸的人們,不過在我看完整個段落後,我認為它說的,是另一個群體:有能力改變卻不願跨出去的人。
人,常常決定不要改變
要是選擇了新的生活型態,既不知道這個全新的自我會遇到什麼狀況,也不知道怎麼對付眼前發生的事。未來變得難以預料、生活充滿不安,搞不好會覺得接下來的日子更痛苦、更不幸。也就是說,大家儘管有種種不滿,但保持現在的我還是比較輕鬆又安心的。(我好愛這個洞見)
想必大家身旁都會有那種很愛抱怨生活或工作的人吧!總是能從他口中聽到關於自己所待的環境有多差、被如何欺負等等,有些誇張一點的,甚至會聲淚俱下,讓人不禁覺得是有沒有這麼誇張。
但當我們很認真地給予他轉換跑道或離開現存環境的建議時,他卻又會找一堆藉口而搪塞過去,日復一日的抱怨,但卻仍然活在既有的環境下,這不是很荒謬嗎?真希望讓他們來看看這裡提出的洞見:你的不幸,是你自己選的
想到這裡,也讓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在別的地方看到的觀念:
當你對現況不滿時,最危險的行為就是維持現狀
當你對自身所處的地方有所怨言時,最不好的做法就是默默憋在心底,然後什麼都不做,這樣並沒辦法改變什麼,那怕做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會比維持現況要來的有用。
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阿德勒斷言: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人類在本質上,就是以他人的存在為前提,原則上是沒辦法跟他人切割而獨活的。
雖然一如往常,在剛看到的時候覺得非常震驚,但仔細想一想,我們每個人的日常,不都是和各式各樣的人們相處、交流才得以生存的嗎?而煩惱,也或多或少都和人有關(如果有人能提出有意思的反例也歡迎在底下提出)
要在人際關係之中不受傷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一旦踏出與人建立關係的那一步,就難免會受大大小小的傷,同時也會傷害某些人。阿德勒說:要除去所有煩惱,唯有獨自一人存活在宇宙中。不過那是不可能的。
真正有自信的人,是不會自大自誇的。
如果有人自吹自擂,不過是因為他感到自卑罷了(這根本我)
我真的很容易就陷入這種心態,表面上過的超級充實、光鮮亮麗,卻總是有種自卑感,認為我還不夠優秀,因此經常需要透過和他人吹噓自己的豐功偉績來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在這點上,阿德勒完全把人心摸透了。
我們這樣走,並不是為了要和誰競爭,比現在的自己更往前一步,才是他的價值所在。
一旦脫離了競爭的模式,就沒有勝過他人的必要,也就是可以從可能會輸的不安中解脫,打從心底祝福他人,甚至為他人的幸福提供更積極的貢獻。只要可以感受到人人都是我的夥伴,對世界的看法都會有所不同。
這也正是我現階段在努力的方向,很慶幸的是,我在閱讀這本書之言,其實就已經隱隱感覺到我原先錯誤的心態了,因而逐步去檢視自己,不斷地自問我所追求的究竟是什麼?畢竟,我的人生是否幸福美滿,能決定這個事情的人,只有我自己。那麼我還去在意別人幹什麼呢?
也附上我在書裡找到的金句:
我們並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
如果要問為誰而活,毫無疑問是為了你自己。
倘若你不為自己的人生而活,究竟誰要為你的人生而活?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如果你無法不在意他人的評價、無法不害怕被人討厭,也不想付出可能得不到認同的代價,就無法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說,得不到自由。
在顧慮別人怎麼想之前,先誠實地貫徹自我,也就是自由的生活。
變得幸福的勇氣中,也包含了被討厭的勇氣。
當你獲得這種勇氣的同時,人際關係應該也會頓時變得輕鬆了吧!
被討厭的勇氣,這點我倒是非常認同,也很輕易能做到,或許,這跟我原先的個性有關吧!我本來就是一個自私的傢伙,在自己和他人的利益之前,我經常會選擇先顧及自己。但也多虧如此,我可以在沒有什麼心理壓力的情況下拒絕許多邀約,不被別的群體接納時,我也可以很瀟灑地和他們保持距離。
當然,我也試過當個萬人迷,但那實在是太累了,盡力去迎合每個人的期待真的不是人做的事,我們要做的,就是在不傷及他人的情況下,將自己的生活過好,那怕會因此被別人討厭也在所不惜。
【總結】
這本書真的有非常非常多受用無窮的觀念,我肯定事沒辦法僅讀一遍就將其完整的吸收。日後肯定會有二刷三刷,也希望我能在每一次的過程中,獲得不同的體悟。
最後用書中的金句來為這篇文章畫下句號:
所謂的世界,不是其他什麼人可以幫我改變的,而是只有我才能改變它。
阿德勒心理學並不是一個改變別人的學說,而是為了讓自己改變的心理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