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說實話有些難以消化,畢竟裡面牽涉許多關於經濟學的理論,而糗講述的大多是美國的現況,其實相較之下,台灣已經算頗幸福了,但我們仍能從書中提到的內容看到整個世界的趨勢,那就是"富者越富,貧窮者無法翻身",不論是能使用的財產、關於市場機制的知識以及掌握趨勢的能力,中下階層根本打不過上流階層,加上政府並沒有針對這個情形加以限制,這促使了資本家掌握世界大局的權利…
接下來就讓我針對書中擷取出來的內容作分享,以及我個人的淺見吧!
重點整理與心得分享
資本主義的理想狀態:
在競爭狀態下,資本主義自由運作或管理個人資產來獲利
其實資本主義就是就是不斷追求利潤最大化和資本無限增值之主義,因而也就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發財主義。簡單來說,就是盡可能創造出不受外力干涉的市場,讓大家公平競爭,各家企業各憑本事去追求利潤最大化,在競爭之下,會創造出對消費者有利的環境,企業也能從中獲利。
但是,資本主義若少了競爭,就不算是資本主義。
如果今天都是由某幾間企業掌握著該領域的市場的話,那麼他就擁有了對產品的"訂價權",消費者的生殺大權都被掌握在這些企業當中,就算他定的再不合理,你也只能摸摸鼻子買下去,因為你別無選擇。
像是 google 主宰了 90% 的網路搜尋市場,臉書佔有社群網路市場將近 80%,亞馬遜在店商具有壓倒性地位… 從這些地方我們便可以發現,其實在現在的世界哩,我們的生活已經被少數幾間企業巨頭給牢牢掌握,政府放任產業過度集中化,根本就是替寡頭壟斷企業做擔保,保證它們的所作所為與獨佔者無異,變相鼓勵業者公然或暗中勾結來壟斷市場。
而產業集中度升高,創新數量就會下滑
看看今天,主導經濟的大全落在少數幾家企業手中,造成地方主義色彩及多元性日益淡化
現階段的財富都聚集在最前 1% 的人手中,他們就掌握了超過世界上一半的資產,尤其他們又是相當擅長管理以及投資,再這樣子懸殊的財富及知識的差距下,搭背上複利的力量,貧富差距只會越來越大,下面的人永遠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而如果社會絕大部份成員既貧窮又悲慘的話,這個社會是不會繁榮和幸福的。
那麼在自己無法解決這個現況的話,能依靠的不就只剩政府了嗎?
但是,不平等的現象越演越烈,政府並非被動的旁觀者,而是主動的參與者,施惠給富人與強權,照顧有背景、有人脈者的利益。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關說、遊說政府官員的例子,加上這些企業界的巨頭往往都累積了非常廣的人脈以及資源,政府就算想動也得思考一下後果,這也導致常常會做出治標不治本的處裡方式,而關於這件事我目前也沒有甚麼想法解決…可能還是得從政策面下手?希望日後能找出答案…
好啦!以上就是 競爭之死 的重點整理與分享,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