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美國哈佛著名教授 桑德爾先生的著作 錢買不到的東西

其實我最近也剛把他的另一本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給看完,預計近期也會產出文章來跟大家分享。總而言之,在哲學與社會科學這個領域,桑德爾教授可以說是權威中的權威,他所提出的觀點和洞見都引人深省,讓我們能夠好好去思考現實中一些不合理的事情,而這本書著重在金錢與正義的攻防上

 

(購書連結

 

錢雖然不是萬能,但他的確可以辦到很多事,那這些事情是否合理?以及只要有錢就能踐踏許多道德上的潛規則嗎?在這本書裡舉出了非常多的例子來讓讀者去思考,對我來說是還蠻引人深思的一本書,確實,現在的社會太被市場機制給影響,我自己又是商管科系的學生,平常聽的都是經濟學的理論或是廣告投放的話題,但我沒有想過,當金錢和道德產生衝突的時候該如何處理?

 

現在,就來看看我覺得相當觸動我的地方以及我的想法吧!

 

花錢請人排隊是否合理?

書中提了蠻多會讓我沉默一陣子的案例,像是 插隊 的權力,只要多付一些錢或是付錢情人幫你排隊,你就能獲得優先權或是節省自己的時間,或許大家會說這是你情我願,但這樣就破壞了公平原則,以前父母都會教我們不要插隊,但現在卻是將其作為交易的工具,實在令人擔憂。

 

花錢買你受孕的權利?

第二個提到的是 獎勵 機制,裡面提的一個例子讓我印象深刻,那就是一個類似社福機構的組織宣佈將會以 300 美金作為報酬,鼓勵染上毒癮的女性去進行絕育,這樣做是避免毒癮寶寶被拋棄或是得到不正當對待,透過解決最根本的問題來達成目標,同時也給那些女性一筆合理的報酬。雖然造成了許多的反對聲浪,說這是剝奪了他們的權利,可是除此之外還能想到更好的做法嗎?

 

我不知道,但就我看來這個方法是沒什麼問題的,以流浪貓狗為例,如果你不帶他們去結紮,那他們一直生下孩子,然後四處流浪,又必須靠志工或是動保出的人取照料,一個丟一個檢視不會有盡頭的,毒癮媽媽的也是一樣,如果一直放任下去,只會不停地浪費資源去填那無底洞而已…但這提議最後好像還是失敗,畢竟道德觀念在我們心中還是佔了蠻大一部份。

 

Skull, Creepy, Dark, Eerie, Scary, Death

 

賭你啥時會死的保單?
第三個提到的 市場如何排擠道德 我沒什麼感覺,直接進到 生與死的市場,它裡面提到的變化型保險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先前的保險是希望你活久一點,這樣保險公司才能獲利,但現在居然有一種 賭你多久會死 這樣的保單出現,操作方式就是向那些念是以高或是有重大疾病的人以半價左右的金額購買他們手裡的保單,如果他如預期中短時間內便離開人世,那麼你就考已獲得大筆的保險金額,創造出極高的投資報酬率,而當事人也可以因為得到你給予他的大筆現金去好好過完他僅剩不多的時間。

 

聽起來兩全其美,但其實這個項目的 獲利是建立在他人的死亡之上,只要當事人活得越久,你就越晚才能拿到你的報酬,萬一他突然痊癒,或是奇蹟般多活好幾年,那就等於你投資的錢被套牢在他的身上,裡面就有提到相關的案例,投資人還一天到晚打給當事人問她死了沒,這真的非常荒謬,而且這也造成投機份子試圖利用這類型的保單獲利,雖然最後被立法規定阻止,但也足以看出人性的貪婪,所謂市場機制在違背道德觀念的時候真的是非常醜陋…

 

砸錢買廣告?

最後的例子是 命名權,簡單來說就是不管是大聯盟球場的命名、公共場地的廣告看板,甚至是只要你肯花錢,你也能在警車上放置你的廣告,這部分我蠻有感的,畢竟我對於行銷這塊領域有研究,而且也接觸不少關於廣告投放的知識,我只能說 過猶不及,在適當的情況下,透過廣告來提升自家產品或品牌的知名度我覺得是沒問題的,但當他太過氾濫,甚至已經嚴重影響我們的日常時,我覺得就應該加以限制。

 

現在不僅僅是美國,全世界的國家幾乎天天都被廣告轟炸,廣告已經融入了大家的生活當中,其實我個人是希望政府立法限制,訂定關於廣告投放數量、品質以及位置的規定,但在我看完這本書後,我認為這有點困難,金錢的力量實在是太強大了,只要企業肯投入一定的資金,換做我是政府官員我應該也無法拒絕,畢竟對她來說是利大於弊的,這也是為甚麼現在廣告如此氾濫的原因,大企業真的太有錢了...有錢到可以決定我們平常會看到甚麼內容,但我現在好像也只能抱怨而已哈哈哈,現在的我對於這個情況還沒能提出個好的想法...靜觀其變

 

Alone, Book, Brick Wall, Man, Person

 

總結

其實每次看這類型的著作,我都很難直接斷定我的立場,因為社會科學有太多影響判斷的因素,導致我其實沒辦法堅定的支持某種想法,但我認為這是很好的一個練習,我們的世界本來就應該由不同的意識形態給組成,在學習到新的知識或觀點以後,我們不用急著排斥、躲避他,應該要試著去思考、搜尋資料,最後得出屬於自己的看法。

 

就像我在這裡節錄下來的幾個討論議題,我相信大家肯定都會有不一樣的看法,我們也不用硬要去說服他人,接受不同思考框架及切入議題的角度,會讓你的視野更加開闊,更能理性的思考與得出言之有物的洞見,這才是一個優秀的公民應該有的胸襟,期許有一天大家都能以理性的思維去看待不同意識形態,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精采!

 

最後把書中我覺得寫得很好的結語放在這!

 

在這個貧富益發不均的時代,把所有的東西都市場化,

意味著富裕之人與收入不豐之人漸漸過著隔離開來的生活

-

民主不需要完全的平等,卻 需要國民能分享一種共同的生活

重要的是背景和社會地位不同的人能在日常生活中相遇、相碰撞,

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學習克服彼此的差異,容忍彼此的差異,才會在乎共同的利益。

-

說到最後,市場的問題其實是關於 我們想要如何共同生活  的問題。

 

我們想要一個一切都待價而沽的社會嗎?

抑或社會上還是有某些道德性與公民性的財貨,是市場不會尊崇,但是用金錢買不到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個人分享 閱讀心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學生阿童 的頭像
    大學生阿童

    大學生阿童的部落格

    大學生阿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