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原廠大腦在面臨投資市場會有bug,必須輸入新的作業系統,不斷訓練自己,糾正直覺偏誤,才不會被表象和感受給說服。 "
人真的是一種很奇妙的物種,正如同一些心理學大師所提到的思考誤區等觀念,有時候人的直覺或是腦袋裡所想的事情是會出現偏差的,這並不是我們本身的問題,而是演化出,我們的天性。所以作者其實也有提到,人類的某些天性或是直覺其實一點也不符合投資市場,我們會不自覺地產生很多 bug ,導致犯下一些愚蠢的錯誤。
像是作者在書中舉的例子,我們的大腦常會來招 " 神替換 " ,把難解的問題,暫時替換成可解之事。
像是有時候去或不去某個地方,有時會丟銅板來決定;想知道某人是否喜歡我,我們也會屬花瓣決定。即使邏輯上根本行不通,但在無計可施之下,我們往往也寧願暫時先被蒙蔽,以免大腦壓力大到斷線。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大家也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曾經有這類型的想法呢?
那要如何迴避這類型的誤區呢 ? 作者提到 : 唯有不斷的練習與判別,我們的判斷力才得以校正,才得以更精準
" 我們要明白投資是一輩子的事,唯一不變的就是永遠都會改變,終身學習便成為非常重要的課題 "
作者也在書中分享了自己對投資的看法,像是 " 這是一個大者更大,但週期變短的時代 " 、" 戀愛的專情法則不適用於股市,防呆的基本作法就是多元配置,也就是雞蛋不要全放在同一個籃子,這才能大幅減少你被一次抬出場的機會 " 等等,不過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於市場、投資的一套解釋,我們也不一定要照單全收,但多看大師或是自己喜歡的投資人的想法跟概念,去和自己的想法做結合跟修正,會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
不論是人生或是投資,重點往往不是我們看見了什麼,而是我們沒看見的是什麼 ?
作者在這裡用自身養狗故事作為舉例,原先的他非常不想養狗,因為會需要花很多時間在帶牠外出散步、清理大小便等耗時的事情,對於作者這位視時間如命的人來說,是難以忍受的。不過,在他太太的強力要求下,他決定妥協,果然在養狗時碰到許多問題,但他也發現,自從養狗之後,因為必須要花時間帶狗外出散步,他必須離開電腦或螢幕一段時間,也因此一直困擾著他的乾眼症居然好轉了不少,所以有時候重點反而在於我們沒看見的地方,要相信任何事情發生都有其意義存在 !
這段作者引用了自身經歷更能引發讀者共鳴 ! 非常喜歡~
若要培養退一步看情的能力,就需要問自己平常看得夠不夠多
但也要注意,看 " 很多 " 與看 " 很多元 " 又是兩回事
我們如果想要培養這種判斷的能力,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停地觀察來累積我們看事情的能力以及角度,如果想達到凡事都能退一步看待的話,是需要經過磨練的,也期許我自己能透過不斷的練習跟觀察達到如此境界 !
樂觀並不是無腦的對自己的信心爆棚,而是具有預見未來的雙眼與堅定前行的雙腳
最好的釋疑常是親自求證,特別是在這個資訊廉價的時代,求證更顯得價值非凡,往往一個行動就能敲碎一票疑問
我覺得 " 親自求證 " 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們都太容易被身旁的人的意見給影響,常常對很多事情都有了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像是 "不要玩股票,會破產拉 ! " 、 " 學生就應該乖乖讀書 " 等等,而因此喪失了自行發掘真相、探索的能力,求證是很重要的事情,尤其在這個資訊氾濫的時代,我們不應該對任何資訊都照單全收,而是應該要針對這個地方去做自己的資料求證,做出最正確的判斷 !
就像是吃原型食物一樣,我們應試著去擷取原型知識或資訊,用這些乾淨的來源作為自己的判斷基礎
投資前先認清自己是誰
能長期獲益的投資人,往往就是不斷認清自己,並且願意不斷修正自己的人
越成功的人越謙虛,而且永遠都在積極地充實自己,厲害的投資人也一樣,在變化快速的股市當中,會需要不斷的學習新趨勢、新的觀年和技巧來維持自己的能力,要不斷認清自己並願意修正,才有機會成為股市裡的常勝軍 !
成長投資需要投資者相信那位經過驗證的商業模式。
新的商業模式很可能會不時遭遇挫折,因此投資人需要有堅定的信念,否則無法長期持有。
今日的投資,比的不再是訊息戰,決勝關鍵很可能在於,誰能對未來事件有著卓越的判斷力
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崩盤,但我們可以訓練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配置,確保自己永遠會留在場上,並且學習這些大事面對大跌時,那些股市巨頭們如何穩如泰山?
擁有這座山,才是真正的財富
投資路上,絕非條條指標通羅馬,如果小小跌傷、驚嚇只是正常的投資開局,持續修正自己,避開雜訊,穩定前行
切記,零到一之間,有無限個數字。
很棒的一本書,不愧是我們股癌大大的作品,跟我之前看的第三選擇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沒有絕對的對錯這種二元論,正如同作者提到的,黑與白之間,也有無限的色階
我們在面對多變的市場時,跳脫黑白思維,才能看見無限大的價值